中国橡胶机械网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依靠投资扩产、低水平重复建设和数量扩张的传统发展模式,早已成为世界第一大轮胎生产国,但也造成轮胎行业目前产能相对过剩、低端产品同质化严重现状。
1.地方性政策日益趋严
近几年中国轮胎行业的快速发展,除了得益于汽车需求量的快速增长和2008年来天然橡胶价格一路下滑带来轮胎行业整体利润率上升外,还得益于中国地方政府为吸引投资,推动当地经济快速发展,向轮胎企业提供的各类优惠政策和便利条件。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后,中国政府的经济增长方式由保增长转向调结构,高消耗、高投入的发展模式已不能沿袭。在此形势下,地方政府对吸引投资趋于理性,不仅优惠政策和条件逐步减少或取消,而且对企业的环保节能要求更加严格。例如2014年初,山东省政府原则通过了《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实施意见》,轮胎等行业被列入山东省产能过剩行业。
2.产能结构性过剩严重
据轮胎行业协会不完全统计,2013年我国新增全钢胎产能1500万条、半钢胎1亿条左右。从2014年设备招投标情况看,新上项目和产能依然火热。
目前,米其林、普利司通等企业在中国建有20多家工厂,主攻中国轮胎中高端市场,而中国稍具规模的轮胎企业达到500多家,主攻中低端市场。尽管工厂数量较少,世界轮胎巨头仍占据了中国乘用胎市场70%左右的市场份额,载重胎30%左右的市场份额。
根据轮胎工业协会数据统计,2013年,米其林中国工厂子午胎出口比例为3%左右,普利司通出口比例约为5%,而中国轮胎企业子午胎出口比例达到45%左右。在世界轮胎巨头设法满足国内高端市场需求的同时,国内轮胎企业却为能在中低端饱和的竞争市场中生存而拼尽全力扩大出口,结果是遭受越来越频繁的贸易保护壁垒。
3.行业市场集中度较低
目前中国轮胎企业众多,行业集中度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从中国橡胶工业协会轮胎分会2013年统计数据看,子午胎收入前三甲企业占协会48家企业子午胎总收入的27.64%。2013年度全球轮胎75强排行榜中,米其林、普利司通、固特异三巨头销售收入占前75强的39.36%。美国轮胎市场分析报告中指出,固特异、米其林、普利司通3家企业占美国轮胎市场份额的60%以上。
从发达国家轮胎行业的发展经验来看,当市场竞争加剧,部分无法适应竞争的企业被淘汰或被并购,行业集中度会逐步上升,最终形成几家实力强大的大型轮胎企业。从近两年国家出台的轮胎产业政策上已经可以看到这种导向,国内轮胎行业整合将成为必然.近两年,双钱集团、赛轮公司等企业已开始了并购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