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2014年度新闻发布会
2014-12-18
4220
核心提示:2014/12/18
中国橡胶机械网
女士们、先生们、各位记者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大家出席今天的发布会。
首先我代表市经信委感谢新闻界的朋友们多年以来对全市节能和信息化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本次新闻发布会作为政府部门信息公开工作的重要部分,属于年度工作例行发布会。主要内容是2014年度节能工作和信息化工作总体情况,请各位记者朋友做好相关报道,并及时给我们的工作提出批评和建议。
2014年度节能工作情况:
今年以来,市经信委按照“思想上坚定不移、工作上坚持不懈、节奏上均衡持续”的总体要求,以重点用能企业管理为重点,大力实施电机能效提升、锅炉节能改造、余热余压利用、太阳能光热利用等四大节能工程,突出抓好十项重点节能工作,全市万元GDP能耗预计下降4.2%以上,能够超额完成省政府下达我市万元GDP能耗下降2.9%的节能目标任务。
一、主要工作情况
1、重点用能企业“十二五”节能目标任务提前完成。切实加强用能企业管理节能,在高耗能企业中探索建立以能源消费数据在线、实时监测为主要内容的能源管理中心,山东莱钢永锋钢铁有限公司、山东百龙创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能管中心建设项目顺利实施,德州实华化工有限公司和德州晶华集团有限公司的企业能源管理中心基本建成并通过了省级验收;加强重点用能单位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审核,通过审核帮助企业发现用能漏洞和薄弱环节,及时加以整改,全市重点用能企业均配备了能源管理师,企业能源管理水平不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据对全市千家节能低碳行动企业初步测算,累计完成节能量160多万吨,超额完成了省下达我市重点用能企业“十二五”目标节能量。
2、循环经济特色鲜明,资源综合利用成效明显。以废弃资源的循环利用与产业链延伸为方向,培育形成“煤—电—粉煤灰—水泥、新型墙材”等多个链条的煤电企业的循环与清洁型模式;利用农作物秸秆生产功能糖产品生产产生的废渣资源,采用先进技术和工艺,打造形成一条完整的“玉米芯生产链”,达到了全过程的闭路循环与清洁生产的工农业相结合的循环利用模式;利用人造板生产废料和次小薪材综合利用为代表的工林业相结合的循环利用模式。建成了以中联大坝水泥公司为代表的粉煤灰综合利用、以贺友集团为代表的次小薪材综合利用、以庆云华泰公司为代表的废旧橡胶综合利用等“综合利用基地”,涵盖了各种工业废渣、枝丫材、废塑料、废橡胶、废玻璃、农作物秸秆、建筑垃圾等多个领域。全市现有省、市认定资源综合利用资格认定的企业40余家,年实现产值近30亿元,工业固体废物利用量450万吨、农林废弃物150万吨,年免税金额近亿元,全市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了92%以上。
3、节能环保产业不断壮大。按照“高端化、高效化、品牌化、生态化、集约化、集群化”的要求,重点抓好德州经济开发区节能环保产业基地、武城节能环保产业基地、陵县新能源汽车基地、齐河县新能源汽车基地等四家节能环保产业基地的培育工作,健全组织机构、编制发展规划、制定培植方案、加强监督考核,基地培育初见成效,集聚效应初步显现。以节能环保产业项目实施为抓手,积极促进节能环保骨干企业发展,总投资达31亿元的山东联孚汽车电子有限公司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项目顺利实施,山东瑞东空调有限公司建设的低碳科技工业园项目累计完成投资3.5亿元,项目竣工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能达到24亿元。德州经济开发区和陵县节能环保产业基地被认定为山东省节能环保产业示范基地,景津压滤机集团有限公司等16家企业被认定为节能环保示范企业。全市前十个月实现节能环保和新能源产业主营业务收入622亿元,同比增长19.2%,较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增幅高6百分点。
4、重点领域节能深入推进。一是建筑领域节能方面,市政府印发了《关于大力推进绿色建筑行动的实施意见》,对促进建筑产业优化升级,提高建筑舒适性、健康性,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墙材革新工作向纵深发展,坚持“禁实”高压线,在县城以上城市规划区实行墙改建筑节能全过程闭合式监管,深化“禁实”成果,县城以上城市规划区逐步由“禁实”向“限粘”迈进;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稳步推进。二是交通领域节能方面积极推行客运集约化,经营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市道路客运线路实现集约化经营已达25条,环保型中、高级客车保有量在营运客车中所占的比重已达到74%;建立和完善交通信息服务公共平台,加强运输组织和运力调配,对于实载率低于70%的客运线路不再新增运力;大力推广新技术,推进低碳节能科技进步,加大对路面冷再生技术的推广,做到公路扩建工程老路利用率不低于70%,养护大修工程旧路利用率不低于90%,循环利用路用材料的项目占50%以上。三是公共机构节能方面,制定了《2014年度公共机构节约能源资源工作要点》,确定了今年全市公共机构人均综合能耗、人均水耗同比下降3.6%,单位建筑面积能耗同比下降3%的节能目标任务;在总结第一批国家级、省级、市级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创建工作基础上,择优选择了6家单位申报创建国家级、省级示范单位;试点建立了行政中心、政务中心公共机构能源管理体系,使能源管理的各项制度和措施形成一个有机整体,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5、抓节能项目实施,节能资金争取实现新突破。重点实施了临邑恒利热电有限责任公司电机系统节能技术改造项目、景津环保股份有限公司压滤机生产工艺电机能效提升改造项目等10项电机能效提升项目,山东华鲁恒升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热泵提取循环水余热集中供暖余热综合利用改造项目,山东星光糖业有限公司余热回收供暖系统改造项目等12个低温余热回收利用项目,德州晶华集团振华有限公司600T/D浮法玻璃窑炉节能升级改造项目、德州金锣肉制品有限公司燃煤锅炉替代改造项目等6个锅炉改造项目,禹城职教中心等18所学校和14所敬老养老机构及公共医疗卫生机构的太阳能集热系统项目等四大类节能技术改造项目。保龄宝生物股份有限公司功能糖(醇)清洁生产应用示范项目等三个项目入围工信部清洁生产示范项目,占全省近三分之一。市经信委共争取国家和省节能无偿资金4955万元,其中争取省节能奖励资金1070万元,居全省各市第一位。
6、健全节能组织机构,推动节能执法不断深化。全市各县(市、区)均成立了节能管理和节能监察机构,为完成节能目标任务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齐河县节能监察大队等7家节能监察机构能力建设项目分别获得了中央财政资金扶持,节能监察机构执法能力和服务水平跃上新台阶。进一步加大执法监察力度、规范监察行为、健全监察流程、完善案卷管理。对全市60家用能单位进行现场节能监察;对全市50家重点用能单位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制度执行情况进行专项监察;对列入山东省千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实施方案的工业企业电机使用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对4家企业22台(套)国家明令淘汰型电动机进行现场监督销毁。通过一系列执法监察活动,强化了《节约能源法》等节能法律法规权威,进一步规范了用能单位能源管理行为,全市用能单位遵法贯标、科学管理、节能技改的自觉性明显增强。
7、多措并举,促进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工作扎实有效。按照多措并举、循序渐进、稳步推进的总体要求推进体系建设。将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工作纳入对县(市、区)和企业节能目标考核,加强考核、严格奖惩;统筹安排体系推进工作,确保可控、在控;做好日常调度,形成“市县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突破“下文件,等结果”的被动工作模式,定期对工作滞后的企业开展现场督导;高效率、高质量完成全市能源管理体系评价工作,全市33家体系建设企业全部通过体系现场评价,其中优秀等级5家,成为全省首个完成现场评价工作的市地。
8、创新节能服务形式,促进服务水平再上新台阶。在执法过程中,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创新工作方式,把为用能单位提供有深度和高质量节能服务作为立足点和出发点,坚持执法与服务“同频共振”,帮助用能单位加强用能管理,挖掘节能潜力。开展“践行群众路线节能助企服务”专项活动,扎实开展服务企业大走访,与50多家企业零距离交流,听取节能工作意见建议40余条,发掘提炼节能技术措施或项目10余个,年可实现节能效益11万吨标准煤,挖掘培养节能典型,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创新工作模式,邀请国内外相关领域专家到企业现场开展能源评审和节能诊断,帮助寻找用能薄弱环节、深入挖掘节能潜力,为企业体系建设提供技术支持;积极向用能单位宣传节能相关法律法规、国家省市节能政策文件精神、产业政策及指导目录等,为企业今后新改扩建项目、用能设备选型、申报节能项目、享受节能优惠政策等提供信息支撑,进一步提升了服务水平,树立了良好形象。
二、明年工作打算
1、创新工作机制,积极构建大节能工作模式
以全面完成“十二五”节能目标任务为中心,充分发挥市经信委节能主管部门职能作用,建立完善节能管理、节能监察和节能服务为一体的高效运行的节能工作机制,形成节能合力。加大对节能工作的宣传力度,组织新闻媒体开展对节能标杆企业、企业节能能手、生活节能窍门的节能专题宣传活动,牵头开展节能宣传周主题宣传活动,为全社会节能营造的良好舆论氛围。
2、实施“4315”工程,进一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加强项目储备和实施,积极做好省节能奖励资金争取工作,重点支持实施电机能效提升、低温余热利用、工业锅炉改造、工业太阳能利用等4大类30个项目建设,力争年实现节能量15万吨标准煤以上。
3、强化节能管理,抓好重点领域节能
重点抓好工业节能,深入开展千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落实节能目标考核制度和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制度,加强能源管理中心建设,对未完成年度节能任务的企业,强制进行能源审计,限期整改;抓好建筑领域节能,大力实施绿色建筑行动,扎实推进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与节能改造,加强公共建筑节能,分类推进高耗能公共建筑节能改造,加快可再生能源建筑规模化应用;抓好交通领域节能,落实交通运输能耗限额标准,加快推进运力结构调整和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推动公共机构节能,探索实行能耗定额管理制度,做好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创建工作,开展公共机构节能监测体系建设工作。
4、实现“四个突破”,打造德州节能工作新亮点
一是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实现新突破,完善工作思路,简化工作步骤,形成节能管理长效机制,实现企业节能工作持续改进、节能管理持续优化和能效水平持续提高。
二是园区循环化改造实现新突破,以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为重点,组织推荐平原县创建循环经济示范县,带动全市循环经济创新发展。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2%以上,积极推行清洁生产,确保完成年度清洁生产审核目标任务。
三是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实现新突破,以我市重点培育的四家节能环保产业基地和16家省节能环保示范企业为载体,加快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实施节能环保产业链提升工程,重点培育一批产业基础好、辐射带动强、发展潜力大的节能环保产业链条,推动产业做大做强。
四是在太阳能工业热利用领域实现新突破,充分发挥我市太阳能产业集聚度高的优势,积极探索太阳能工业热利用的新途径,全力打造我市成为全省太阳能工业热利用示范基地。
5、加大节能监察力度,促进依法合理用能
将节能监察与技术指导、节能服务相结合,完善日常监察与专项监察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加强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监察,积极开展淘汰落后产能、落实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强制性节能标准执行情况的的专项监察,继续构建市、县节能监察联动机制,对违反节能法规的依法进行处理。完善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工作。依法扩大节能监察领域,开展建筑、交通、公共机构、能效标识等方面的综合节能执法,逐步实现节能监察全领域覆盖。
2014年度信息化工作情况:
众所周知,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并加速与各领域技术深度融合,引发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刻变革。伴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突破和扩散,柔性制造、智能制造、服务型制造、工业互联网、3D打印、大规模个性化订制、全生命周期管理等,都对传统发展理念、发展方式、发展模式产生了颠覆性、革命性的影响,并将重塑全球制造业发展格局。大力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是党中央准确把握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站在历史和现实的高度,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对于新时期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重塑国际竞争新优势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市经信委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对信息化建设的有关要求,按照“实施一批重点项目,培育一批两化融合典型企业,打造一批信息产业基地”的思路,扎实推进各项工作,较好的完成了各项预期目标任务。宁津县被批复为省首批信息消费试点县,37个项目列入省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重点规划项目,山东禹王实业有限公司被工信部列为首批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7家企业认定为省电子商务企业,8项工程被列入省两化融合“四个一百”工程,美国威讯电子信息产业园等一批重点项目稳步实施,全国唯一的地理标志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已经建成运营,我市的信息化工作亮点不断增多,呈现出投入加大、领域拓展、融合深入、服务功能增强、支撑带动能力提高的良好态势。现将具体情况介绍如下:
一、我市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情况及取得的成效
(一)信息化基础设施日益完善。深入实施“宽带中国”战略,印发《德州市“宽带中国”战略实施方案》(德经信发〔2014〕239号),推动城市光纤入户、农村宽带进村,加快4G网络商用化进程,有序推进“三网融合”,开展重点领域网络与信息安全检查,我市网络结构进一步优化,信息网络规模持续扩大,数字电视传输网快速发展,城乡宽带信息网趋于完善。全市城域网络出口带宽达到400G,骨干传输网带宽10G,城区开通WLAN热点3000余个,3G覆盖率达95%,4G网络正式商用,开通4G基站1600余处,基本实现了市区、县城和乡镇驻地的有效覆盖,电话用户总数达到547万户,3G用户达140万户,4G用户达15万户,互联网用户达56万户。前三季度,城市居民每百户拥有计算机的数量达90台,家庭平均每百户接入互联网的计算机为78台,同比增长11.4%。每百户拥有移动电话的数量为206部,家庭平均每百户接入互联网的移动电话为86部,同比增长3.1倍。信息基础设施日臻完善,综合服务能力明显增强。
(二)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水平显著提高。《贯彻山东省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方案(2014-2018年)的实施方案》(德经信发〔2014〕228号)经市政府同意印发执行,两化融合助企活动深入开展,禹城省级“两化融合实验区”建设深入推进,50家市级两化融合试点企业建设逐步深入。截止目前,37个项目列入省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重点规划项目,30个项目列入省两化融合“四个一百”工程(今年新批8个),山东禹王实业有限公司被工信部列为首批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水平显著提高。2014年度德州市共有75家企业参与全省企业两化融合整体性评估,企业两化融合发展水平平均为55.52分,较上年增长3.89分。其中,处于起步建设阶段的企业占6.67%,处于单项覆盖阶段的企业占46.67%,处于集成提升阶段的企业40%,处于创新突破阶段的企业占6.67%。处于集成提升阶段的企业比例大幅增加,两化融合发展层次正从单项覆盖阶段向集成提升阶段跃升。
(三)电子商务应用深入普及。积极抓好省级重点企业运行数据日常调度,深入开展专题调研,召开重点企业座谈会,了解企业需求,积极宣传电子商务企业培育成果,将电子商务平台建设项目作为国家、省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项目进行重点培育,积极争取国家、省专项资金支持,全市企业电子商务交易总量稳步增长,我市17家企业入选省级电子商务企业,截止三季度,省级电子商务企业交易额674.89亿元,相比去年全年电子商务交易总额增长120.4%,电子商务交易服务收入4896万元,相比去年全年交易服务收入增长23.3%。涌现出黄河商品交易市场、禹王、保龄宝等一批电子商务示范企业。城乡居民电子商务应用意识明显增强,网购领域越来越广泛,不仅涵盖传统的衣着食品、百货文体和农副产品,网上充话费、订机票、订酒店、买彩票,甚至交水电费等一系列生活服务也逐渐被消费者广泛使用。前三季度,德州城市居民人均通过互联网购买商品或服务支出为281.57元,增长40.6%。德州“天猫1111购物狂欢节”当天的成交额达到4047万元,排名全国第201位,网络消费呈现强劲增长的势头。电子商务产业园区建设实现突破,国际地理标志产品电子商务企业总部基地项目,依托恩源高端电子商务平台,建设业内最先进的公共支撑平台、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和企业总部,带动2300多家企业入驻,成为全国唯一的地标产品电子商务交易中心,目前平台部分已经运营。
(四)信息产业快速发展。截止10月份,我市共有电子信息制造企业98家,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53.53亿元,居全省第七位,同比增长18.65%,居全省第八位;实现利税13.54亿元,居全省第八位,同比增长4.1%,居全省第十二位;实现利润24.19亿元,居全省第七位,同比增长9.91%,居全省第位十位,总体来说保持了稳定增长的运行态势。我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快速发展,产业体系不断完善,呈现出管理软件、嵌入式软件、互联网服务等并驾齐驱的特征。实现业务收入7723万元,实现利润1336万元,税收995万元,分别同比增长32.4%、30.5%和30.7%,增幅居全省前列。一批在建在谈项目深入推进,为我市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增添新的活力。美国威讯电子产业园项目一期总投资2亿美元,占地总面积120亩,项目建设完成后,年产12亿颗射频集成电路元器件,实现营业收入17.6亿元,利润7638.47万元,计划2015年3月份投产。齐河海云海量信息产业园,投资10亿元,占地200亩,园区以云计算、云存储以及安防监控等电子产品为主,集研发、设计、制造、加工、销售、工程建设于一体,全部建成投产后,预计5年内产值达到25亿元;由台湾蓝天集团投资1.5亿美元的台湾百脑汇项目为代表的动漫影视创意项目、以泰山在线idong为代表的动漫游戏产业正在建设中,项目建成后,将成为我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新的增长点。
(五)省级信息消费试点稳步推进。宁津县被批复为首批信息消费试点县。试点批复以来,筹集5000多万元资金,对通信网络和基础设施进行了改造升级。目前全县通信光缆总长度达到7.72万公里,建设无线基站600多个,开通城区WLAN热点200多个,有线和无线网络实现县域全覆盖。“诚信宁津”建设全面启动,诚信信息综合管理平台已完成了全县41万人、1万多家企业和店铺的基础信息录入工作,录入失信信息2600多条。企业征期申报率达到了98%。全县不良贷款率比年初下降3.6个百分点,制定出台了《宁津县人民政府关于创建信息消费示范县的实施意见》、《中共宁津县委宁津县人民政府关于建设“诚信宁津”的实施意见》等文件,为信息消费创造了有利环境。全县举办电子商务培训班12期,培训人员1500人次,新增木器、网带、板材等特色产品淘宝村5个,新注册淘宝店、微商等网商3000余户,带动私营企业创业681家,形成了“网络+公司+农户”的新型创业模式。与中国华戎控股有限公司合作建设“智慧宁津”。目前,已完成规划编制,大数据运营中心、无线城市建设等12个信息消费领域工程项目全面启动,通过探索PPP模式,打造集“特色产业培植、城乡发展统筹、政府管理智能、信息民生服务”功能于一体的城市循环综合体。截至11月份,居民人均电信消费支出638元,全县信息消费规模20.4亿元,同比增长25%,高于同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12个百分点。
(六)电子政务和社会信息化建设扎实推进。建成全市统一的IDC机房、电子政务内网和外网,构建了以“中国德州”政府门户网站为核心、以全市13个县市区政府网站和83个市直部门(单位)网站为子站的网站群体系;学校校园网及电子备课系统已基本建成并已与各县(市、区)教育局实现互联互通,优秀教育教学资源在各市直学校、县(市、区)教育局、县级各高中学校、部分初中学校间得到共享;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扎实推进,全市39家二级及以上医院信息管理系统(HIS)建成率达84.62%,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PACS)建成率23.08%,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S)建成率33.33%,部分医院实现远程医疗惠民服务、无线移动查房和院内就医一卡通等信息化服务,城乡居民电子健康档案规范化建档率78.67%;国土地理空间框架系统、内河航道远程监控系统、移动工商系统、水源在线监测共享平台、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等一批信息化项目建成运行;全面推进视频监控全覆盖工程,建设完成各类监控探头83460多个,治安卡口232套,电子警察260处,目标平均覆盖率达93%,实现了城管、公安、交通等部门的视频资源共享,极大提高了全市社会治安综合监控能力。初步形成了社会各行业信息化与电子政务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有利局面。
二、2015年工作打算
(一)搭建平台,强化创新服务。一是打造人才培养平台。将“信息化助企”作为大企业培植和企业家素质提升的重要手段,主动联系国内外两化融合咨询服务机构,搞好企业信息化建设培训和规划咨询服务。二是打造大数据平台。按照省工业云创新行动计划工作部署,积极推进德州市工业平台建设,抓好设计云、管理云、物联网服务云、商务云、知识云和数据云推广应用,为产业集群、产业基地提供生产研发、经营管理、设备检测、原材料采购和产品销售全过程的云应用服务,努力打造德州大数据中心。三是打造产业集聚平台。以重点工业园区为载体,加快园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信息技术研发与行业应用紧密结合,发展一批面向工业行业的信息化服务平台,不断完善企业信息化推进服务体系。四是打造信息网络基础平台。以铁塔公司成立为契机,进一步理顺工作体制机制,大力实施“宽带中国”战略,推进下一代互联网、下一代广播电视网和新一代移动通信网络建设,推进光纤入户,促进光纤网络向乡镇和行政村延伸,推进宽带向政府、公共服务机构和社区中心覆盖,提高城乡宽带网络普及水平和接入能力。加快推进“三网融合”,加大数字电视网络整合力度,实现整体转换和网络升级,加大资源开发和业务创新,大力发展手机电视、互联网视频等融合业务,促进互联网、电信网、广电网“三网”融合。
(二)树立典型,强化示范带动。认真抓好国家两化融合贯标试点、省级信息消费试点、智慧园区建设试点等培育工作,梳理和总结试点企业好的经验做法,宣传推广工作成果和典型案例,加快推广和应用。一是抓好国家两化融合标准体系试点推广。以禹王公司列入首批国家级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为契机,以生物技术产业为突破口,抓好试点经验的总结和推广,建立标准化、规范化生产流程,推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率先在生物技术产业重点企业的普及推广,促进企业效益提升。二是抓好市级信息化示范企业的培育。继续抓好50家市级两化融合试点企业培育,建成一批两化融合示范企业,充分发挥典型引路作用,推动企业两化融合水平全面提升。三是抓好省级智慧园区试点。在禹城市开展“智慧农业园区”试点,重点在农用水资源精细化管理、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与溯源等领域开展物联网试点与示范应用;以资通物流等重点园区为突破口,开展“智慧物流”园区试点,以智能调度、物流信息处理、车辆监控管理和调度、园区电子商务平台建设等为切入点,开展智慧物流应用示范。
(三)多措并举,扎实促进信息消费。一是抓好宁津县省级信息消费试点县建设。加强对国家、省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政策的研究,以“智慧宁津”建设为载体,整合各类优势资源,构建“政务云、民生云、企业云”三位一体的大数据网,全面构建信息化条件下精细化管理新模式,力争成为全省信息消费试点的示范先行区。二是进一步加大信息惠民力度。组织实施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加快智慧教育、智慧医疗等民生信息消费重点工程建设,加大信息惠民力度。三是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以行业内龙头企业信息化系统为依托,建设生物技术、大宗农产品交易、宁津家具等行业电子商务平台,形成集群效应和品牌优势,鼓励中小企业积极运用第三方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开展在线销售、采购等生产经营活动,促进信息消费增长。四是建设一批信息产业基地。依托美国威讯电子产业园、国际地理标志产品电子商务企业总部基地、科技生态城等重点项目,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打造一批信息技术产业基地,促进信息产业跨越发展,提高信息产品供给能力。
女士们、先生们、各位记者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大家出席今天的发布会。
首先我代表市经信委感谢新闻界的朋友们多年以来对全市节能和信息化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本次新闻发布会作为政府部门信息公开工作的重要部分,属于年度工作例行发布会。主要内容是2014年度节能工作和信息化工作总体情况,请各位记者朋友做好相关报道,并及时给我们的工作提出批评和建议。
2014年度节能工作情况:
今年以来,市经信委按照“思想上坚定不移、工作上坚持不懈、节奏上均衡持续”的总体要求,以重点用能企业管理为重点,大力实施电机能效提升、锅炉节能改造、余热余压利用、太阳能光热利用等四大节能工程,突出抓好十项重点节能工作,全市万元GDP能耗预计下降4.2%以上,能够超额完成省政府下达我市万元GDP能耗下降2.9%的节能目标任务。
一、主要工作情况
1、重点用能企业“十二五”节能目标任务提前完成。切实加强用能企业管理节能,在高耗能企业中探索建立以能源消费数据在线、实时监测为主要内容的能源管理中心,山东莱钢永锋钢铁有限公司、山东百龙创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能管中心建设项目顺利实施,德州实华化工有限公司和德州晶华集团有限公司的企业能源管理中心基本建成并通过了省级验收;加强重点用能单位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审核,通过审核帮助企业发现用能漏洞和薄弱环节,及时加以整改,全市重点用能企业均配备了能源管理师,企业能源管理水平不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据对全市千家节能低碳行动企业初步测算,累计完成节能量160多万吨,超额完成了省下达我市重点用能企业“十二五”目标节能量。
2、循环经济特色鲜明,资源综合利用成效明显。以废弃资源的循环利用与产业链延伸为方向,培育形成“煤—电—粉煤灰—水泥、新型墙材”等多个链条的煤电企业的循环与清洁型模式;利用农作物秸秆生产功能糖产品生产产生的废渣资源,采用先进技术和工艺,打造形成一条完整的“玉米芯生产链”,达到了全过程的闭路循环与清洁生产的工农业相结合的循环利用模式;利用人造板生产废料和次小薪材综合利用为代表的工林业相结合的循环利用模式。建成了以中联大坝水泥公司为代表的粉煤灰综合利用、以贺友集团为代表的次小薪材综合利用、以庆云华泰公司为代表的废旧橡胶综合利用等“综合利用基地”,涵盖了各种工业废渣、枝丫材、废塑料、废橡胶、废玻璃、农作物秸秆、建筑垃圾等多个领域。全市现有省、市认定资源综合利用资格认定的企业40余家,年实现产值近30亿元,工业固体废物利用量450万吨、农林废弃物150万吨,年免税金额近亿元,全市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了92%以上。
3、节能环保产业不断壮大。按照“高端化、高效化、品牌化、生态化、集约化、集群化”的要求,重点抓好德州经济开发区节能环保产业基地、武城节能环保产业基地、陵县新能源汽车基地、齐河县新能源汽车基地等四家节能环保产业基地的培育工作,健全组织机构、编制发展规划、制定培植方案、加强监督考核,基地培育初见成效,集聚效应初步显现。以节能环保产业项目实施为抓手,积极促进节能环保骨干企业发展,总投资达31亿元的山东联孚汽车电子有限公司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项目顺利实施,山东瑞东空调有限公司建设的低碳科技工业园项目累计完成投资3.5亿元,项目竣工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能达到24亿元。德州经济开发区和陵县节能环保产业基地被认定为山东省节能环保产业示范基地,景津压滤机集团有限公司等16家企业被认定为节能环保示范企业。全市前十个月实现节能环保和新能源产业主营业务收入622亿元,同比增长19.2%,较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增幅高6百分点。
4、重点领域节能深入推进。一是建筑领域节能方面,市政府印发了《关于大力推进绿色建筑行动的实施意见》,对促进建筑产业优化升级,提高建筑舒适性、健康性,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墙材革新工作向纵深发展,坚持“禁实”高压线,在县城以上城市规划区实行墙改建筑节能全过程闭合式监管,深化“禁实”成果,县城以上城市规划区逐步由“禁实”向“限粘”迈进;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稳步推进。二是交通领域节能方面积极推行客运集约化,经营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市道路客运线路实现集约化经营已达25条,环保型中、高级客车保有量在营运客车中所占的比重已达到74%;建立和完善交通信息服务公共平台,加强运输组织和运力调配,对于实载率低于70%的客运线路不再新增运力;大力推广新技术,推进低碳节能科技进步,加大对路面冷再生技术的推广,做到公路扩建工程老路利用率不低于70%,养护大修工程旧路利用率不低于90%,循环利用路用材料的项目占50%以上。三是公共机构节能方面,制定了《2014年度公共机构节约能源资源工作要点》,确定了今年全市公共机构人均综合能耗、人均水耗同比下降3.6%,单位建筑面积能耗同比下降3%的节能目标任务;在总结第一批国家级、省级、市级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创建工作基础上,择优选择了6家单位申报创建国家级、省级示范单位;试点建立了行政中心、政务中心公共机构能源管理体系,使能源管理的各项制度和措施形成一个有机整体,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5、抓节能项目实施,节能资金争取实现新突破。重点实施了临邑恒利热电有限责任公司电机系统节能技术改造项目、景津环保股份有限公司压滤机生产工艺电机能效提升改造项目等10项电机能效提升项目,山东华鲁恒升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热泵提取循环水余热集中供暖余热综合利用改造项目,山东星光糖业有限公司余热回收供暖系统改造项目等12个低温余热回收利用项目,德州晶华集团振华有限公司600T/D浮法玻璃窑炉节能升级改造项目、德州金锣肉制品有限公司燃煤锅炉替代改造项目等6个锅炉改造项目,禹城职教中心等18所学校和14所敬老养老机构及公共医疗卫生机构的太阳能集热系统项目等四大类节能技术改造项目。保龄宝生物股份有限公司功能糖(醇)清洁生产应用示范项目等三个项目入围工信部清洁生产示范项目,占全省近三分之一。市经信委共争取国家和省节能无偿资金4955万元,其中争取省节能奖励资金1070万元,居全省各市第一位。
6、健全节能组织机构,推动节能执法不断深化。全市各县(市、区)均成立了节能管理和节能监察机构,为完成节能目标任务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齐河县节能监察大队等7家节能监察机构能力建设项目分别获得了中央财政资金扶持,节能监察机构执法能力和服务水平跃上新台阶。进一步加大执法监察力度、规范监察行为、健全监察流程、完善案卷管理。对全市60家用能单位进行现场节能监察;对全市50家重点用能单位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制度执行情况进行专项监察;对列入山东省千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实施方案的工业企业电机使用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对4家企业22台(套)国家明令淘汰型电动机进行现场监督销毁。通过一系列执法监察活动,强化了《节约能源法》等节能法律法规权威,进一步规范了用能单位能源管理行为,全市用能单位遵法贯标、科学管理、节能技改的自觉性明显增强。
7、多措并举,促进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工作扎实有效。按照多措并举、循序渐进、稳步推进的总体要求推进体系建设。将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工作纳入对县(市、区)和企业节能目标考核,加强考核、严格奖惩;统筹安排体系推进工作,确保可控、在控;做好日常调度,形成“市县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突破“下文件,等结果”的被动工作模式,定期对工作滞后的企业开展现场督导;高效率、高质量完成全市能源管理体系评价工作,全市33家体系建设企业全部通过体系现场评价,其中优秀等级5家,成为全省首个完成现场评价工作的市地。
8、创新节能服务形式,促进服务水平再上新台阶。在执法过程中,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创新工作方式,把为用能单位提供有深度和高质量节能服务作为立足点和出发点,坚持执法与服务“同频共振”,帮助用能单位加强用能管理,挖掘节能潜力。开展“践行群众路线节能助企服务”专项活动,扎实开展服务企业大走访,与50多家企业零距离交流,听取节能工作意见建议40余条,发掘提炼节能技术措施或项目10余个,年可实现节能效益11万吨标准煤,挖掘培养节能典型,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创新工作模式,邀请国内外相关领域专家到企业现场开展能源评审和节能诊断,帮助寻找用能薄弱环节、深入挖掘节能潜力,为企业体系建设提供技术支持;积极向用能单位宣传节能相关法律法规、国家省市节能政策文件精神、产业政策及指导目录等,为企业今后新改扩建项目、用能设备选型、申报节能项目、享受节能优惠政策等提供信息支撑,进一步提升了服务水平,树立了良好形象。
二、明年工作打算
1、创新工作机制,积极构建大节能工作模式
以全面完成“十二五”节能目标任务为中心,充分发挥市经信委节能主管部门职能作用,建立完善节能管理、节能监察和节能服务为一体的高效运行的节能工作机制,形成节能合力。加大对节能工作的宣传力度,组织新闻媒体开展对节能标杆企业、企业节能能手、生活节能窍门的节能专题宣传活动,牵头开展节能宣传周主题宣传活动,为全社会节能营造的良好舆论氛围。
2、实施“4315”工程,进一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加强项目储备和实施,积极做好省节能奖励资金争取工作,重点支持实施电机能效提升、低温余热利用、工业锅炉改造、工业太阳能利用等4大类30个项目建设,力争年实现节能量15万吨标准煤以上。
3、强化节能管理,抓好重点领域节能
重点抓好工业节能,深入开展千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落实节能目标考核制度和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制度,加强能源管理中心建设,对未完成年度节能任务的企业,强制进行能源审计,限期整改;抓好建筑领域节能,大力实施绿色建筑行动,扎实推进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与节能改造,加强公共建筑节能,分类推进高耗能公共建筑节能改造,加快可再生能源建筑规模化应用;抓好交通领域节能,落实交通运输能耗限额标准,加快推进运力结构调整和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推动公共机构节能,探索实行能耗定额管理制度,做好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创建工作,开展公共机构节能监测体系建设工作。
4、实现“四个突破”,打造德州节能工作新亮点
一是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实现新突破,完善工作思路,简化工作步骤,形成节能管理长效机制,实现企业节能工作持续改进、节能管理持续优化和能效水平持续提高。
二是园区循环化改造实现新突破,以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为重点,组织推荐平原县创建循环经济示范县,带动全市循环经济创新发展。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2%以上,积极推行清洁生产,确保完成年度清洁生产审核目标任务。
三是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实现新突破,以我市重点培育的四家节能环保产业基地和16家省节能环保示范企业为载体,加快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实施节能环保产业链提升工程,重点培育一批产业基础好、辐射带动强、发展潜力大的节能环保产业链条,推动产业做大做强。
四是在太阳能工业热利用领域实现新突破,充分发挥我市太阳能产业集聚度高的优势,积极探索太阳能工业热利用的新途径,全力打造我市成为全省太阳能工业热利用示范基地。
5、加大节能监察力度,促进依法合理用能
将节能监察与技术指导、节能服务相结合,完善日常监察与专项监察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加强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监察,积极开展淘汰落后产能、落实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强制性节能标准执行情况的的专项监察,继续构建市、县节能监察联动机制,对违反节能法规的依法进行处理。完善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工作。依法扩大节能监察领域,开展建筑、交通、公共机构、能效标识等方面的综合节能执法,逐步实现节能监察全领域覆盖。
2014年度信息化工作情况:
众所周知,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并加速与各领域技术深度融合,引发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刻变革。伴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突破和扩散,柔性制造、智能制造、服务型制造、工业互联网、3D打印、大规模个性化订制、全生命周期管理等,都对传统发展理念、发展方式、发展模式产生了颠覆性、革命性的影响,并将重塑全球制造业发展格局。大力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是党中央准确把握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站在历史和现实的高度,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对于新时期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重塑国际竞争新优势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市经信委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对信息化建设的有关要求,按照“实施一批重点项目,培育一批两化融合典型企业,打造一批信息产业基地”的思路,扎实推进各项工作,较好的完成了各项预期目标任务。宁津县被批复为省首批信息消费试点县,37个项目列入省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重点规划项目,山东禹王实业有限公司被工信部列为首批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7家企业认定为省电子商务企业,8项工程被列入省两化融合“四个一百”工程,美国威讯电子信息产业园等一批重点项目稳步实施,全国唯一的地理标志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已经建成运营,我市的信息化工作亮点不断增多,呈现出投入加大、领域拓展、融合深入、服务功能增强、支撑带动能力提高的良好态势。现将具体情况介绍如下:
一、我市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情况及取得的成效
(一)信息化基础设施日益完善。深入实施“宽带中国”战略,印发《德州市“宽带中国”战略实施方案》(德经信发〔2014〕239号),推动城市光纤入户、农村宽带进村,加快4G网络商用化进程,有序推进“三网融合”,开展重点领域网络与信息安全检查,我市网络结构进一步优化,信息网络规模持续扩大,数字电视传输网快速发展,城乡宽带信息网趋于完善。全市城域网络出口带宽达到400G,骨干传输网带宽10G,城区开通WLAN热点3000余个,3G覆盖率达95%,4G网络正式商用,开通4G基站1600余处,基本实现了市区、县城和乡镇驻地的有效覆盖,电话用户总数达到547万户,3G用户达140万户,4G用户达15万户,互联网用户达56万户。前三季度,城市居民每百户拥有计算机的数量达90台,家庭平均每百户接入互联网的计算机为78台,同比增长11.4%。每百户拥有移动电话的数量为206部,家庭平均每百户接入互联网的移动电话为86部,同比增长3.1倍。信息基础设施日臻完善,综合服务能力明显增强。
(二)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水平显著提高。《贯彻山东省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方案(2014-2018年)的实施方案》(德经信发〔2014〕228号)经市政府同意印发执行,两化融合助企活动深入开展,禹城省级“两化融合实验区”建设深入推进,50家市级两化融合试点企业建设逐步深入。截止目前,37个项目列入省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重点规划项目,30个项目列入省两化融合“四个一百”工程(今年新批8个),山东禹王实业有限公司被工信部列为首批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水平显著提高。2014年度德州市共有75家企业参与全省企业两化融合整体性评估,企业两化融合发展水平平均为55.52分,较上年增长3.89分。其中,处于起步建设阶段的企业占6.67%,处于单项覆盖阶段的企业占46.67%,处于集成提升阶段的企业40%,处于创新突破阶段的企业占6.67%。处于集成提升阶段的企业比例大幅增加,两化融合发展层次正从单项覆盖阶段向集成提升阶段跃升。
(三)电子商务应用深入普及。积极抓好省级重点企业运行数据日常调度,深入开展专题调研,召开重点企业座谈会,了解企业需求,积极宣传电子商务企业培育成果,将电子商务平台建设项目作为国家、省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项目进行重点培育,积极争取国家、省专项资金支持,全市企业电子商务交易总量稳步增长,我市17家企业入选省级电子商务企业,截止三季度,省级电子商务企业交易额674.89亿元,相比去年全年电子商务交易总额增长120.4%,电子商务交易服务收入4896万元,相比去年全年交易服务收入增长23.3%。涌现出黄河商品交易市场、禹王、保龄宝等一批电子商务示范企业。城乡居民电子商务应用意识明显增强,网购领域越来越广泛,不仅涵盖传统的衣着食品、百货文体和农副产品,网上充话费、订机票、订酒店、买彩票,甚至交水电费等一系列生活服务也逐渐被消费者广泛使用。前三季度,德州城市居民人均通过互联网购买商品或服务支出为281.57元,增长40.6%。德州“天猫1111购物狂欢节”当天的成交额达到4047万元,排名全国第201位,网络消费呈现强劲增长的势头。电子商务产业园区建设实现突破,国际地理标志产品电子商务企业总部基地项目,依托恩源高端电子商务平台,建设业内最先进的公共支撑平台、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和企业总部,带动2300多家企业入驻,成为全国唯一的地标产品电子商务交易中心,目前平台部分已经运营。
(四)信息产业快速发展。截止10月份,我市共有电子信息制造企业98家,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53.53亿元,居全省第七位,同比增长18.65%,居全省第八位;实现利税13.54亿元,居全省第八位,同比增长4.1%,居全省第十二位;实现利润24.19亿元,居全省第七位,同比增长9.91%,居全省第位十位,总体来说保持了稳定增长的运行态势。我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快速发展,产业体系不断完善,呈现出管理软件、嵌入式软件、互联网服务等并驾齐驱的特征。实现业务收入7723万元,实现利润1336万元,税收995万元,分别同比增长32.4%、30.5%和30.7%,增幅居全省前列。一批在建在谈项目深入推进,为我市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增添新的活力。美国威讯电子产业园项目一期总投资2亿美元,占地总面积120亩,项目建设完成后,年产12亿颗射频集成电路元器件,实现营业收入17.6亿元,利润7638.47万元,计划2015年3月份投产。齐河海云海量信息产业园,投资10亿元,占地200亩,园区以云计算、云存储以及安防监控等电子产品为主,集研发、设计、制造、加工、销售、工程建设于一体,全部建成投产后,预计5年内产值达到25亿元;由台湾蓝天集团投资1.5亿美元的台湾百脑汇项目为代表的动漫影视创意项目、以泰山在线idong为代表的动漫游戏产业正在建设中,项目建成后,将成为我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新的增长点。
(五)省级信息消费试点稳步推进。宁津县被批复为首批信息消费试点县。试点批复以来,筹集5000多万元资金,对通信网络和基础设施进行了改造升级。目前全县通信光缆总长度达到7.72万公里,建设无线基站600多个,开通城区WLAN热点200多个,有线和无线网络实现县域全覆盖。“诚信宁津”建设全面启动,诚信信息综合管理平台已完成了全县41万人、1万多家企业和店铺的基础信息录入工作,录入失信信息2600多条。企业征期申报率达到了98%。全县不良贷款率比年初下降3.6个百分点,制定出台了《宁津县人民政府关于创建信息消费示范县的实施意见》、《中共宁津县委宁津县人民政府关于建设“诚信宁津”的实施意见》等文件,为信息消费创造了有利环境。全县举办电子商务培训班12期,培训人员1500人次,新增木器、网带、板材等特色产品淘宝村5个,新注册淘宝店、微商等网商3000余户,带动私营企业创业681家,形成了“网络+公司+农户”的新型创业模式。与中国华戎控股有限公司合作建设“智慧宁津”。目前,已完成规划编制,大数据运营中心、无线城市建设等12个信息消费领域工程项目全面启动,通过探索PPP模式,打造集“特色产业培植、城乡发展统筹、政府管理智能、信息民生服务”功能于一体的城市循环综合体。截至11月份,居民人均电信消费支出638元,全县信息消费规模20.4亿元,同比增长25%,高于同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12个百分点。
(六)电子政务和社会信息化建设扎实推进。建成全市统一的IDC机房、电子政务内网和外网,构建了以“中国德州”政府门户网站为核心、以全市13个县市区政府网站和83个市直部门(单位)网站为子站的网站群体系;学校校园网及电子备课系统已基本建成并已与各县(市、区)教育局实现互联互通,优秀教育教学资源在各市直学校、县(市、区)教育局、县级各高中学校、部分初中学校间得到共享;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扎实推进,全市39家二级及以上医院信息管理系统(HIS)建成率达84.62%,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PACS)建成率23.08%,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S)建成率33.33%,部分医院实现远程医疗惠民服务、无线移动查房和院内就医一卡通等信息化服务,城乡居民电子健康档案规范化建档率78.67%;国土地理空间框架系统、内河航道远程监控系统、移动工商系统、水源在线监测共享平台、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等一批信息化项目建成运行;全面推进视频监控全覆盖工程,建设完成各类监控探头83460多个,治安卡口232套,电子警察260处,目标平均覆盖率达93%,实现了城管、公安、交通等部门的视频资源共享,极大提高了全市社会治安综合监控能力。初步形成了社会各行业信息化与电子政务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有利局面。
二、2015年工作打算
(一)搭建平台,强化创新服务。一是打造人才培养平台。将“信息化助企”作为大企业培植和企业家素质提升的重要手段,主动联系国内外两化融合咨询服务机构,搞好企业信息化建设培训和规划咨询服务。二是打造大数据平台。按照省工业云创新行动计划工作部署,积极推进德州市工业平台建设,抓好设计云、管理云、物联网服务云、商务云、知识云和数据云推广应用,为产业集群、产业基地提供生产研发、经营管理、设备检测、原材料采购和产品销售全过程的云应用服务,努力打造德州大数据中心。三是打造产业集聚平台。以重点工业园区为载体,加快园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信息技术研发与行业应用紧密结合,发展一批面向工业行业的信息化服务平台,不断完善企业信息化推进服务体系。四是打造信息网络基础平台。以铁塔公司成立为契机,进一步理顺工作体制机制,大力实施“宽带中国”战略,推进下一代互联网、下一代广播电视网和新一代移动通信网络建设,推进光纤入户,促进光纤网络向乡镇和行政村延伸,推进宽带向政府、公共服务机构和社区中心覆盖,提高城乡宽带网络普及水平和接入能力。加快推进“三网融合”,加大数字电视网络整合力度,实现整体转换和网络升级,加大资源开发和业务创新,大力发展手机电视、互联网视频等融合业务,促进互联网、电信网、广电网“三网”融合。
(二)树立典型,强化示范带动。认真抓好国家两化融合贯标试点、省级信息消费试点、智慧园区建设试点等培育工作,梳理和总结试点企业好的经验做法,宣传推广工作成果和典型案例,加快推广和应用。一是抓好国家两化融合标准体系试点推广。以禹王公司列入首批国家级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为契机,以生物技术产业为突破口,抓好试点经验的总结和推广,建立标准化、规范化生产流程,推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率先在生物技术产业重点企业的普及推广,促进企业效益提升。二是抓好市级信息化示范企业的培育。继续抓好50家市级两化融合试点企业培育,建成一批两化融合示范企业,充分发挥典型引路作用,推动企业两化融合水平全面提升。三是抓好省级智慧园区试点。在禹城市开展“智慧农业园区”试点,重点在农用水资源精细化管理、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与溯源等领域开展物联网试点与示范应用;以资通物流等重点园区为突破口,开展“智慧物流”园区试点,以智能调度、物流信息处理、车辆监控管理和调度、园区电子商务平台建设等为切入点,开展智慧物流应用示范。
(三)多措并举,扎实促进信息消费。一是抓好宁津县省级信息消费试点县建设。加强对国家、省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政策的研究,以“智慧宁津”建设为载体,整合各类优势资源,构建“政务云、民生云、企业云”三位一体的大数据网,全面构建信息化条件下精细化管理新模式,力争成为全省信息消费试点的示范先行区。二是进一步加大信息惠民力度。组织实施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加快智慧教育、智慧医疗等民生信息消费重点工程建设,加大信息惠民力度。三是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以行业内龙头企业信息化系统为依托,建设生物技术、大宗农产品交易、宁津家具等行业电子商务平台,形成集群效应和品牌优势,鼓励中小企业积极运用第三方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开展在线销售、采购等生产经营活动,促进信息消费增长。四是建设一批信息产业基地。依托美国威讯电子产业园、国际地理标志产品电子商务企业总部基地、科技生态城等重点项目,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打造一批信息技术产业基地,促进信息产业跨越发展,提高信息产品供给能力。
更多>同类橡机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