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机构发布报告,对山东轮胎产业进行梳理。
形成两大产业集群
轮胎是山东省传统优势产业,在全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连续多年产量、出口量保持全国第一。
报告称,山东已形成以青岛、烟台、威海为主的半岛轮胎产业集群,以广饶、寿光为主的鲁北轮胎产业集群。两大产业集群的轮胎产量,占全省总产量的80%。
在2018年全球轮胎75强排行榜中,山东省有23家企业上榜,其中玲珑、恒丰、赛轮、三角、兴源、双星等6家企业年销售额超过10亿美元。
在中国轮胎工业销售收入前10强排行榜中,山东省占据6席。
低端同质化成痼疾
这份报告同时总结了山东轮胎产业出现的特点。
报告称,山东省轮胎行业体量大、企业数量多、产品种类全,但行业聚集程度低,高端产品少,长期的同质化低价竞争,导致生存环境恶劣,多数产品处于产业链底端。
同时,生产经营情况两极分化明显:骨干企业产量大、效益高;中小型轮胎企业资金链紧张,风险日益突出。
报告指出,当前,山东轮胎行业处于艰难的深度调整期。上述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行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政策开始下狠手
按照山东省最新部署,“加快轮胎行业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成为重点方向。
该省轮胎行业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必须制定产能置换方案,以进一步淘汰落后产能。
目前,山东省已对全部轮胎企业进行摸底调查,进行综合评价排名,分成ABC三类。
接下来,当地拟重点培育A类30-40家骨干企业,鼓励他们参与兼并重组和海外并购,提升国际竞争力。
改造提升B类80-100家企业,通过各类手段,提高发展质量。对无法完成转型升级的企业,推动产能退出和兼并重组。
此外,C类为转移退出类,配合环保、能耗、质量、安全等执法约束,加快淘汰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