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金融危机之后,天然橡胶的价格就开始大起大落,从期货价格来看,橡胶2008年见底,接着开启了三年牛市,2011年最高时达到约每吨4.3万余元,之后便一路大幅走低,到今年每吨达到约1.4万多元,跌幅高达70%,在此背景下,泰国、印尼、马来西亚三大天然橡胶主产国动用非市场手段,维护橡胶价格稳定,尽管如此,似乎橡胶的价格也未曾见底,走低的因素不曾消除。
橡胶是四大工业原料之一,占我国橡胶轮胎产业原材料成本的60%以上。对于我国900多家橡胶轮胎企业而言,橡胶降价是不是好消息?轮胎行业是不是利润上升了呢?其实不然,因为橡胶价格下跌,轮胎企业的客户们也会要求降价,在近乎透明的成本下,只能短时间维持高额利润,因此,轮胎生气产企业反倒希望橡胶价格稳定,而不是大起大落。
天胶价格下跌轮胎企业未受益
面对天然橡胶价格下跌,橡胶轮胎行业巨头赛轮股份董事长杜玉岱坦言:成本降低反而让企业饱尝苦果,企业盼望天然橡胶价格稳定下来,如盼星星盼月亮。短时间内,企业可能会尝到成本下降带来的“甜头”,但长期来看,橡胶价格波动过大却是贻害无穷。一方面,价格波动极大增加了企业产品定价的难度,不利于正常的产品交易。另一方面,轮胎采购企业也不断发难:橡胶价格降了,轮胎价格是不是也要降?——轮胎企业等于被绑着上了战车。
“更重要的是,企业生产运行的风险也随着价格波动在不断加大。”杜玉岱说,由于目前市场上的天然橡胶交易,仍采用的是传统的1对1交易模式,采购商通过橡胶贸易商,或直接与生产商签订采购贸易合同,而商品的定价,则是参考橡胶期货的价格。而众所周知,期货并不反映商品的即时价格,而是反映商品的远期价格。同时,期货价格实际上是由资本控制,并不完全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这就造成了天然橡胶价格大幅波动,价格“过山车”成了常态。随着价格大幅波动和下跌,发生在供货商等中间环节的交易违约频繁发生,10%的保证金几乎丧失了约束力。这样一来,企业很难对原材料质量、市场布局等进行有效管控,贸易信用风险和经营风险自然就加大了。“原材料价格不是越低越好,而是要稳定、公开、透明。”杜玉岱说。由此可见,天然橡胶价格下跌,轮胎企业的日子也不好过。
天胶产能过剩轮胎也过剩
天然橡胶过剩,其实轮胎产能也过剩,山东是最典型的例子,轮胎产能规模大、企业数量多、新增产能多,有广饶和临沂等轮胎产业聚集地。2012年底,山东省轮胎行业产能利用率仅为64.5%。不仅如此,从全国范围看,据中国橡胶工业协会调查,2012年,国内轮胎行业大型企业开工率在95%左右,中型企业开工率在80%左右,小型企业开工率在60%左右。至今,产能过剩越加严重。
以山东橡胶轮胎主产区的广饶为例,2013年子午胎产能达1.5亿条,约占全国的25%以上、全省的50%以上;橡胶轮胎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015亿元,利税13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7.3%和28.4%。其中,实现出口33.78亿美元,占全县出口总额的89.6%,同比增长15%,占全省轮胎出口总额的39.2%。到了14年,该地区的产能仍然有进一步增加的可能。
从全省来看,今年一季度全省轮胎产量增长17.8%,其中子午线轮胎增长32.6%。三角轮胎、玲珑橡胶产值均增长10%以上。
好看的数字无法掩盖整个橡胶轮胎行业过剩的现实。来自山东省橡胶行业协会的统计显示,2013年,山东规模以上企业销售收入、利润同比增长15%和19.3%,但增幅分别回落8.8个、10.3个百分点。
“去年以来轮胎价格已跌了30%,橡胶轮胎行业产能利用率只有64.5%,轮胎市场越来越依靠价格竞争。”山东省橡胶行业协会会长张洪民介绍说,轮胎行业成为山东化解产能过剩的七大行业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