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橡机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改革创新呈亮点 砥砺前行谱新篇

2014-12-17 15:085630
中国橡胶机械网 工业是支撑我市经济发展的基石,承载着实现富民强市的希望。受近年来宏观经济形势变化和国内外复杂环境影响,我市工业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重点企业亏损、产能过剩严重、增速持续下行。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和繁重的发展任务,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科学决策,坚持以转方式、调结构为主线,以改革为动力、以创新求发展,克难求进,砥砺前行,书写了吉林市工业发展的崭新篇章。近五年来,我市工业快速发展,亮点纷呈。

亮点之一:提速增效,工业总量实现新突破。

工业总量不大,支撑能力不足是我市经济整体实力不强的根本原因。2009年以来,我市通过全力推进工业提速增效、提质增效,有效扭转了这一颓势,工业总量实现了大幅提升。五年来,规模工业总产值从1628亿元跃升到3255亿元,年均增长17.7%;规模工业增加值从475亿元跃升到955亿元,年均增长12.7%;全市工业税收从93.9亿元跃升到125.8亿元,年均增长7.6%。

突出重点项目建设,扶持壮大优势产业,一大批企业茁壮成长,竞争力显著增强。五年来,累计新增规模工业522户,新建了建龙钢铁、江南热电、冀东水泥永吉公司、吉神化工等121户大型骨干企业;培育壮大了康乃尔化工、众鑫化工、长白山制药、博大生化等431户潜力大、效益好的优质企业,规模工业达到1081户。其中,产值超30亿元企业达到9户,比2009年增加8户;超10亿元企业达到36户,比2009年增加20户;超亿元企业达到717户,比2009年增加421户。规模工业企业数量和质量的显著提升,加速了工业总量的扩张,工业支撑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到2013年,工业占经济总量达到42.6%。

亮点之二:升级改造,结构调整呈现新成效。

结构不优是遏制我市工业发展的主要瓶颈。近年来,我市坚持以转方式、调结构为主攻方向,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逐步走上结构趋于合理、活力不断增强的可持续发展道路。通过搬迁改造、技术创新,化工、冶金、汽车三大支柱产业得到巩固和提升,30万吨环氧丙烷产业链项目建成投产,延伸了产业链条,加快了以初级原料加工为主的化工产业向发展高附加值终端产品的转变;晨鸣纸业、冀东水泥通过异地搬迁实现提质增效,中钢吉铁、中钢吉炭通过淘汰落后产能实现恢复性增长;万丰汽车工业园、吉星轮胎等配套项目的开工建设进一步提升我市汽车产业支撑能力。通过积极引导、政策扶持,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能源、先进装备制造等战略新兴产业快速发展,众鑫化工、长白山制药、昊宇电气、英联生物、成大弘晟等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壮大,产值超10亿元以上企业达到11家,碳纤维原丝、聚酰亚胺纤维、康艾注射液、益生源等5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新产品实现产业化,形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通过引进吸收、科技攻关,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取得重大突破,卓尔科技的泡沫金属防沙管、金赛科技的纳米过滤膜、旭峰激光的复合桥塞等一批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应用,进一步增强了我市产业竞争力和经济贡献率。

五年来,规模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从330亿元跃升到933亿元,占规模工业比重从20%跃升到28.6%;高技术产业完成增加值从19.1亿元跃升到49.1亿元;六大高耗能行业比重从53.5%下降到44.2%。化工产业比重从34.7%下降到30.1%,从“一枝独秀”发展到“百花齐放”。2014年,我市被列为全省产业创新试点城市,通过产业创新,将进一步促进我市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力争用3年时间,打造具有我市特色的新型工业体系。

亮点之三:扭亏增盈,质量效益有了新跃升。

在全国制造业持续低迷、产能严重过剩的大环境下,我市企业也难避风险,部分重点企业出现严重亏损。2013年,全市共有60户规模工业企业亏损,特别是中油吉化、一汽吉林汽车、中钢吉铁、中钢吉炭、吉林化纤、成大弘晟等6户重点企业亏损尤为严重。针对这一严峻形势,市政府制定《全市工业企业扭亏增盈工作方案》,实施市县领导分级包保制度,对亏损亿元以上的6户企业和增盈潜力较大9户企业,由市级领导直接包保,跟踪服务,深入企业研究解决具体问题,帮助企业渡过难关。目前,已实现扭亏增盈企业30户,减亏14户,亏损企业亏损额同比减少11.5亿元。特别是重点亏损企业吉林化纤今年实现扭亏盈利,扭亏增盈已见成效。

五年来,全市规模工业实现利润从48亿元增长到58亿元,年均增长4.8%;人均税收从3.7万元提升到4.8万元;规模工业销售毛利率从14.2%提升到14.5%。特别是石化行业亏损额逐年减少,今年上半年,该行业利润同比减亏11.9亿元,对全市规模工业利润增长的贡献率最大,达113.3%。

亮点之四:产业集聚,功能区建设形成新布局。

我市的产业特点和资源结构决定了要做大产业、做强企业,必须优化空间布局,形成集聚发展效应。因此,市政府提出“产业集群、企业集聚、资源集约、服务集成”的发展思路,规划建设“十大功能区”,促进企业集中布局。

“十大功能区”中,高新南区、高新北区、经开区、化工园区、金珠工业区等五个工业功能区着重发展汽车、精细化工、精品钢等产业链,突出打造碳纤维、“云计算”等新兴产业,引导和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目前,工业功能区已形成了1000万吨炼油、100万吨乙烯、40万辆汽车、300万吨精品钢、30万吨环氧丙烷等重要生产能力。2013年,工业功能区实现gdp达到740亿元,年均增长21.6%;实现地方级财政收入31.8亿元,占全市比重达到22.7%。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420亿元,占全市比重达到44.1%。工业功能区已成为全市经济建设的主战场和经济总量的重要支撑。

在加快推进功能区建设的同时,以开发区建设为载体,大力发展县域工业经济。五年来,全市各级各类开发区发展到17个,县域工业开发区发展迅速。2009~2013年全市县域工业增加值年平均增长13.2%,地方级财政收入年平均增长22.1%。其中,磐石的有色金属、新材料、现代医药产业园,桦甸的新能源、金属矿产、林木特产等产业集中度提升,舒兰开发区成为首个国家级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蛟河突出发展长白山特色食品加工、生物制药产业,资源型城市转型步伐进一步加快,永吉县打造工业化与城市化相融合的现代开发区成效显著。

亮点之五: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激发新活力。

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引进更多的战略投资者,夯实了发展基础,增强了发展后劲。多年来,市政府始终把招商引资工作摆在经济工作的突出位置,不断加大力度、创新方法,一大批国内外知名企业落户我市。围绕我市产业特色和资源禀赋,成功引进德国赢创投资25亿元的30万吨环氧丙烷、德国德固赛公司投资12.8亿元的25万吨双氧水、西班牙雷普索尔公司投资11.8亿元的40万吨聚醚、浙江万丰奥特控股集团投资38亿元的600万件汽车铝合金轮毂等世界500强企业项目。

坚持投资拉动,项目带动,一批重点项目建成投产,达产达效,夯实了工业支撑基础。五年来,全市累计实施亿元以上工业项目940项,共完成投资1512.1亿元,新增原油加工能力280万吨、钢材产能300万吨、汽车整车10万辆、发电设备装机容量50万千瓦、航空煤油25万吨等54项产能,累计新增产值约400亿元,新增利税20亿元。

亮点之六:协作配套,传统产业得到新发展。

加强企业间协作配套,延伸产业链条,提高本地化率,化工、冶金、汽车等传统支柱产业在结构调整中得到了较快发展。五年来,化工产业以化工园区和经开区为载体,形成了以石油化工、生物化工、精细化工、化工新材料为主的具有循环经济特点的化工和碳纤维产业基地,实现了产业链式化、集群化发展态势。冶金产业以金珠工业园区为载体,形成以建龙钢铁为核心的冶金产业链式发展模式,上游有杭氧制氧,下游有钰翎珑管业、荣德钢材、东晟冶金渣处理、金泰煤焦油深加工,而鼎盛物流、荣德物流等配套物流企业也在协作配套中得到快速发展。中钢吉炭、中钢吉铁等企业通过采取等量置换、更新改造、联合重组战略,加快搬迁改造,实现优化升级。汽车产业以汽车工业园区(高新区)为载体,形成了以一汽吉林汽车整车生产为核心、零部件配套协作发展的聚集区,万丰600万件汽车轮毂、吉星1500万条轮胎、龙山汽车齿轮及座椅、富奥紧固件搬迁改造等一批配套项目加快建设,产业配套能力进一步增强。

五年来,化工产业实现产值从589亿元增长到946.1亿元,实现税金从69.8亿元增长到92.1亿元;冶金产业实现产值从146.1亿元增长到226.4亿元,实现税金从3.7亿元增长到4.6亿元;汽车产业实现产值从76.5亿元增长到151.5亿元,实现税金从2.1亿元增长到3.9亿元。

亮点之七:培育扶持,民营企业焕发新气象。

近年来,我市把发展民营经济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全面实施民营经济腾飞计划,着力推进民营经济“五大工程”,强化政策扶持,制定我市《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从财政、金融、税收等多方面强化对民营经济发展的支持,财政每年安排2亿元专项资金支持民营经济发展。2012~2013年共下拨了工业企业发展专项资金1.07亿元,促进企业新增产值119.6亿元、实现利润9.3亿元、实缴税金6.8亿元。在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的同时,创新政府服务方式,提升政府服务效率和质量,设立工业“110”,及时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深入开展银企保对接、产需衔接,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着力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市场开拓难”、“素质提升难”,为民营经济快发展大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2013年末,全市限额以上民营单位达到2670户,五年间增长821户。其中,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达到986户,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043.1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的比重达到63%,同比增长9.5%,拉动全市规模工业增长5.8个百分点。

民营工业的快速发展有力支撑了全市工业提速增效,特别是部分优势行业大幅增长,如医药行业增幅达到30%,电子信息行业增幅达到25%,农副食品加工业增幅达到15%以上。截止目前,纳税超千万元民营工业企业由2009年的23户增加到44户。其中,众鑫异戊烯醇、长白山康艾注射液、四川光亚缔合聚合物等重点项目达产达效,吉神化工30万吨环氧丙烷、康乃尔化工、大地化工等龙头企业建成投产,形成了众多新的民营经济增长点。2013年,民营工业净增产值243.1亿元,已经成为支撑和推动全市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亮点之八:创新驱动,科技引领发展新引擎。

面对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任务繁重,而新兴产业又储备不足的尴尬局面,我市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以科技创新提升发展的内生动力。我市在全省率先颁布实施了《关于加快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实施意见》,鼓励和支持企业自主创新,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碳纤维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取得突破性发展,我市被国家科技部批准成为全国唯一的国家级碳纤维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碳纤维产业骨干及相关企业达到20家,终端产品达10余种,碳纤维性能指标达到t400水平,形成了“丙烯-丙烯腈-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原丝-碳纤维-碳纤维下游制品”国内最完整碳纤维产业链条。

深化校地合作,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我市先后与中科院长春分院、北京化工大学、吉林大学等国内知名科研院所建立了产学研交流合作平台,在人才、技术等方面加强合作;在全省率先建设了科技成果交易中心,为企业及科研院所搭建了“成果转化、信息交流、资源共享、人才服务”四位一体的科技服务平台,有效解决了我市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的短板,促进了中小企业健康快速发展,加速了我市产业转型升级。

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在财政紧张的情况下,我市科技投入仍保持逐年增加。五年来,全市财政累计投入科技资金达到15.6亿元。列入国家和省各类科技计划项目990余项,争取资金支持4.35亿元。市政府每年都设立科技创新专项资金,支持补助首创项目,仅2013年支持资金就达到2746万元,支持补助项目666项,最高单项补助达到100万元,有效激发了全社会创新活力,科技创新已成为支撑和引领我市经济发展的主动力和新引擎。

亮点之九:综合示范,节能减排达到新水平。

作为重化工业城市,我市节能降耗任务十分艰巨,受资金、资源、技术等因素制约,靠自身短时期难以解决。因此,我市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推广应用先进节能环保技术,支持重点企业实施节能技术改造的同时,积极组织相关部门,向上争取资金政策支持,荣获全国八个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之一,国家支持资金达到60亿元,重点节能项目300项。通过技术推广、节能管理,实施吉化乙烯厂裂解炉节能改造、建龙钢铁干熄焦发电、中钢吉炭焙烧炉节能改造等重点节能项目130项,淘汰炼焦22.5万吨、短纤1.5万吨、水泥68万吨、火电小机组33.5万千瓦等落后产能,每年直接节能150万吨标准煤。煤油、化学纤维、水泥等重点产品单耗达到行业领先水平。五年来,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22%,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了28%。在全国八个节能减排示范城市考评中,我市被评定为优秀等次,并获得国家上浮奖励额度20%的奖励资金支持。

在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同时,我市高度重视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一批落后产能被淘汰。大力推进电力、钢铁、水泥行业脱硫、脱硝改造,电力行业除拟拆除机组外全部建成脱硫设施,钢铁行业烧结机全部建成脱硫设施,已有五条水泥熟料生产线建成投运脱硝设施。四项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逐年削减,城市综合防治污染能力得到加强,环境质量得到进一步改善。

亮点之十:两化融合,信息化带来城市新变化。

在全力推进工业化进程中,我市把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紧密结合,以工业化支撑信息化发展,以信息化提升工业化水平。依托我市资源优势,充分发挥市场主导作用和企业主体作用,实施“宽带吉林”战略,全面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截至2013年末,我市互联网普及率达到42%,城区数字电视用户达到37.2万户,3g网市区覆盖率达到90%以上,全市监控点总数达到56100个,光纤总长度达到4.6万皮长公里。

云计算数据中心产业园区建设初具规模,中油(吉林)数据中心、软银华睿数据中心、意邦智控江南数据中心在园区内相继建成投产,总容量达到12400个机柜,能够为政府、金融机构、企业集团提供快速、安全的数据存储、处理、灾备服务。积极发展电子商务,“一网全城”电子商务平台投入运营;加快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北斗卫星应用公共位置数据交换服务平台、社会服务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全面推进,信息化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

2014年,我市荣获国家信息消费试点城市,国家将给予更多的政策支持,这对于培育我市信息消费市场,推进两化深度融合,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必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回顾吉林市工业发展的历程,既有过去老工业城市优势带来的辉煌成绩,也曾经历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带来的剧烈阵痛。但值得自豪和肯定的是,在成绩面前,我们没有骄傲,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务实重行,开拓进取,积极推进具有吉林市特色的工业化,为建设工业强市奠定了坚实基础;在困难面前,我们没有退缩,冷静应对,及时调整,加快转型,提升工业发展内生动力,巩固和保持了全市经济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面对国家新一轮支持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若干重大政策举措的实施,为我市工业经济振兴发展带来了新的历史机遇。我们要坚定“工业强市”目标不动摇,把握机遇,积极进取,勇于担当,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转型升级,老工业城市一定能够再创新的辉煌。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攻克再生胶异味的事件回顾
再生橡胶是废品利用、循环经济产业,但再生胶生产过程中常产生刺鼻的气味,一直困扰着行业发展。南通回力橡胶有限公司2015年自行研发出的橡胶常压绿色连续快速再生技术,则让这一问题不再是难题。连续20年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再生橡胶行业之首的南通回力公司,在推进行业技术进步…

0评论2016-04-014462